关于组织申请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经费设立联合基金,在商定的科学与技术领域内共同支持基础研究。

联合基金旨在发挥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引导与整合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促进有关部门、企业、地区与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科学与技术人才,推动我国相关领域、行业、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2018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有关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以下简称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以下简称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强化统筹管理,统一经费使用,统一发布指南,统一评审程序,统一项目管理、同时,围绕行业部门中关键科学问题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出资设立联合基金,推进形成具有更高资助效能的新时期联合基金资助体系。

联合基金是自然科学基金的组成部分,有关项目申请、评审和管理按照《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此次《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发布的联合基金包括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NSAF联合基金、“叶企孙”科学基金、民航联合研究基金、气象联合基金、铁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通用技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地质联合基金等9大类。

请单位根据指南方向组织相关教师积极开展申报工作,为协助各项目负责人作好项目申报,学校对此次联合基金指南方向进行了整理,请各位老师参考指南方式,并以联合基金申报指南为指导开展项目申请工作。

一、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申请注意事项

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和集聚全国的优势科研力量,围绕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聚焦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创新,推动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2023年度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以重点支持项目或集成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资助期限均为4年,其中重点支持项目的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集成项目的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详见本《指南》相关内容。

(一)申请人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二)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

(三)本联合基金面向全国,公平竞争。对于合作研究项目,应当在申请书中明确合作各方的合作内容、主要分工等。集成项目合作研究单位的数量不得超过4个,重点支持项目合作研究单位的数量不得超过2个。

(四)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联合基金项目,亚类说明选择集成项目重点支持项目附注说明选择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申请代码1”应按照本联合基金项目指南要求选择,申请代码2”根据项目研究领域自主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领域信息根据项目研究领域选择相应的领域名称,如生物与农业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根据项目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方向名称,如“1.主要杂粮害虫核酸农药的分子靶标鉴定及生产技术研究

(五)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联合基金项目相关的国家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六)资助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发表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软件、专利、获奖及成果报道等,应当注明得到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资助和项目批准号或做有关说明。自然科学基金委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促进项目数据共享和研究成果在当地推广和应用。

(七)指南方向

1.生物与农业领域

1)立足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和生命科学发展需求,围绕病虫害防治谷子种质资源、生态风险防控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立足内蒙古自治区重要农牧业和生命科学发展需求,围绕牛羊生物育种、重要作物抗病抗逆机制和耕作技术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3)立足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围绕畜牧、种质资源、食品加工疾病防控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4)立足黑龙江省粮食安全、生物经济发展需求,围绕寒地特色农业、黑土保护、动物疫病、畜禽特色和森林资源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5)依托上海市在农业与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优势,针对水稻抗旱性遗传机理、作物微量元素强化调控、异种心脏再造、高通量体内基因解码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6)立足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围绕粮食作物与浙江省特色经济作物、畜牧水产等相关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7)围绕安徽省区域两系杂交稻种子安全生产、猕猴桃泛基因组、典型农产品重金属现场检测、典型农药降解机制、稻田重金属污染阻控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8)立足福建省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特点,围绕特色动植物、海洋生态有害生物防控、农产品加工贮藏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9)立足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升级需求,围绕农作物、畜禽以及海洋生物等相关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0)围绕河南省优势农作物、特色果树花卉、粮食加工和畜禽养殖等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1)立足湖北省生命科学发展和农业产业需求,围绕农作物优质高产机理、动物性别遗传学基础、动物抗病毒机理及疫苗研制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2)立足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围绕湖南省优势农作物增收提产、特色畜牧水产品质改良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3)针对广东省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重大需求,围绕广东省优势粮食经济作物及特色畜牧水产的遗传机制、生长迫害防控机理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4)围绕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生物与农业资源,针对甘蔗宿根性、蔬菜重要性状、茶叶采摘技术、微生物开发利用、水产动物特异性、经济林农艺性状、柑橘种质评价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5)立足海南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围绕“六棵树”、水产、微生物等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6)立足重庆市特色农业和动植物资源,围绕水稻、花椒等特色作物的病害防控、遗传改良和提质增效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7)立足贵州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需求,围绕贵州省特色作物绿色防控、马尾松生产力和质量提升、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中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8)围绕云南省三七防控植物病害、冬早春蔬菜抗病毒、特色花卉等农产品重要性状基因发掘与利用、入侵生物成灾生态机理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9)围绕西藏自治区特色果树、农作物、水产和农业生态等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0)立足甘肃省特色林草、家畜品种资源,围绕苹果品质形成、豆科牧草品质提升、牦牛生长发育调控和人畜共患病传播与免疫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1)立足宁夏回族自治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围绕资源挖掘、植物保护、健康养殖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环境与生态领域

1)立足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草地退化与土壤盐碱化、草原生态水文与灾害、稀土资源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针对辽宁省农田土壤环境与矿产资源的重大需求,围绕土壤退化耕地保育、农田固碳、有机废水处置、铁矿及菱镁矿高效利用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3)立足吉林省黑土地保护、长白山区生态保护、西部盐碱地改良等重大需求,围绕黑土农田健康机制、长白山泥炭地碳汇功能、盐碱化草地的生态恢复以及西部地下水环境体系等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4)立足黑龙江省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的重大需求,围绕寒地污水处理煤矿瓦斯安全利用、页岩油开采、黑土污染修复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5)面向上海市在应对台风和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需求,针对海气边界层结构演变、滨海湿地响应极端气候的生态学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6)立足浙江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需求,围绕绿色化工与污染物低碳处理、海洋环境立体监测、“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过程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7)立足河南省区域性重大生态环境需求,围绕黄河漫滩生态保护、中原城市群一体化模式、水资源约束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引黄泵站致灾机理等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8)立足湖北省生态发展需求,围绕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保护方法、农业湿地污染控制、生态系统固废活化、碳汇及绿色制造中的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9)立足湖南省生态环境安全与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重大需求,围绕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修复机理、效应、调控过程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减污降碳相关的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0)立足广东省区域重大生态环境需求,围绕环境污染物防控、海洋碳汇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1)立足广西壮族自治区喀斯特地区及北部湾区域生态保护需求,围绕广西壮族自治区海上风电、污染物、多元固废矿物资源化利用、土壤富硒降锅、海洋有害生物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2)立足海南省的热带海洋、雨林、生态环境,围绕海洋资源利用和生态安全、热带雨林碳汇和水环境保护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3)立足四川省特色农业、畜牧业资源、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围绕传统农业、畜牧业产量和矿产采集、地质灾害防控、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4)立足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及“两江”流域生态屏障重大需求,围绕重大水资源和环境保护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5)围绕云南高原湖泊污染精准防控、外来入侵植物成灾分级防控、山地森林固碳潜力时空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等方面的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6)针对西藏自治区的生态环境需求,围绕生态环境演化、修复、建设、评估以及典型自然灾害形成、预警等方面的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7)立足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需求,围绕新污染物生成转化生态植被固碳、冰川演化与生态效应以及盐碱地生态修复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8)立足青海省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需求,围绕自然修复措施调控、特有种质资源挖掘、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9)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的需要,围绕沿黄绿洲再生水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地震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3.能源与化工领域

1)针对河北省清洁能源储存利用与新能源发展需求,重点围绕清洁能源战略储库建设、新能源利用、碳减排等领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立足山西省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煤炭资源综合清洁高效利用、智能化开采,以及低碳综合供能系统管理等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3)针对辽宁省能源高效利用和精细化工领域的重大需求,围绕新能源电网、零能零碳建筑、能源换热、生物质资源、移动床油页岩、乙醇绿色转化等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4)面向安徽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求,针对托卡马克等离子体杂质、新能源发电并网、农林生物质制备高值化学品等关键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5)围绕福建省能源与化工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针对碳基能源分子生物质和可再生资源高效转化利用的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6)立足山东省能源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新能源高效利用、储能关键技术开发、绿色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CO2高效捕集与利用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7)针对重庆市低碳能源开发安全利用、高端化学品制造等产业需求,围绕深层页岩气开发、风电场覆冰灾害防治、电子化学品净化、硬岩掘进等领域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8)立足贵州省矿产资源优势及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围绕关键矿产资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9)立足青海省盐湖产业和清洁能源的重大需求,围绕盐湖资源的分离提取和高值化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中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关键支撑技术,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0)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煤化工行业、新能源消纳等重大需求,重点围绕复合催化剂、含盐废水净化、新能源消纳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4.新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

1)围绕河北省新材料和制造业发展需求,在新材料设计与制备、高性能制造与重大装备、智能传感等方向,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针对山西省高端金属材料制造产业升级和新产业培育重大需求,围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器件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3)立足内蒙古自治区稀土资源高值化利用的重大需求,围绕稀土功能材料创制及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4)针对辽宁省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等领域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先进材料制备和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5)立足吉林省医疗健康产业需求,围绕医工结合新材料、长白山道地药材、内窥镜手术应用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6)立足黑龙江省产业振兴需求,围绕航空航天、机器人、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7)针对上海市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产业及大科学装置对新材料、新器件的发展需求,围绕太赫兹强场物理、新型材料创制、先进产品优化制造等方面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8)围绕浙江省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的实际发展需求,聚焦新型功能材料研制及海洋装备、精密机床等关键部件设计制造,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9)结合安徽省在新材料领域的发展需求,围绕高性能基础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开展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0)面向福建省新材料与先进制造业重大发展需求,围绕光电信息功能材料、新一代能源材料、特种装备制造等方向,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1)立足山东省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围绕新材料研制、电子信息器件、装备及共性核心部件制造等方向,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2)针对河南省特色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传统材料提质增效、新型材料设计制备及先进工艺装备研发等方面,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3)立足湖北省新材料与工程制造业发展需求,围绕新型功能材料合成、分离与作用机理、先进制造新工艺及产品服役维护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4)针对湖南省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等行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及新型材料创制、先进装备制造等方向,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5)立足广东省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医用新材料、电子器件材料、半导体材料、能源材料、大型工装智能制造等方向,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6)立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域发展特色与迫切需求,围绕新型功能材料研制、光伏材料与器件优化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7)基于海南省战略发展需求,发挥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优势,围绕海洋防腐与先进化工材料、智能制造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8)立足重庆市高端装备、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需求,围绕航天推进器长寿应用、复杂金属材料制备、精密机械摩擦调控等方向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9)面向四川省在交通、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发展需求,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创制中面临的关键科学技术瓶颈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0)针对云南省稀贵金属、煤基电池等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围绕高纯金属冶炼、光伏材料制备等方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1)立足甘肃省特色材料与制造业发展需求,围绕黄土水蚀防护黏土涂层调控、金属构件成形及润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2)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围绕稀有金属材料、储能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制备调控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5.现代交通与航空航天领域

1)面向四川省航空航天发展需求和现代交通发展战略,围绕磁悬浮列车、航空发动机以及川藏铁路建设中特殊地形地貌带来的关键技术难题等,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针对西藏自治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需求,围绕在高原环境下桥梁、水利、岩体工程建设等方面的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3)立足甘肃省交通设施和航天特色产业需求,围绕外星探测沙尘抑制离子辐射危害机制及特殊环境混凝土劣化机理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6.电子信息领域

1)立足河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大需求,围绕信息安全、信息器件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立足山西省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需求,围绕信息器件、定位导航技术、量子技术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3)针对辽宁省在电子信息领域的重大需求,围绕医疗机器人、高端制造、高端医疗装备、航空飞行器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4)立足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发展需求,围绕激光、忆阻器、高性能集成传感器、超光谱快速识别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5)立足黑龙江省国防安全和数字经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围绕人工智能、无人机、专用通信、精准医疗等领域相关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6)面向上海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战略性产业的未来方向和重大需求,针对超导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器件与芯片、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7)针对浙江省数字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重点围绕智能计算、智能制造、数据安全、通信网络、智能芯片、量子科技等领域中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8)围绕安徽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智能网联等领域发展需求及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9)面向福建省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光电器件、激光、大数据、海洋通信、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发展需求和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0)结合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围绕海洋信息技术通感算融合的G网络技术与集成电路设计、大数据治理、智慧医疗、网络信息安全等相关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1)围绕河南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创新能力提升与产业转型发展的重大需求,重点针对网络与系统安全、智慧农机、现代交通、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量子信息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2)立足湖北省特色光电产业资源和人工智能发展需求,围绕光场调控、新型光电子半导体芯片和器件、储氢光纤传感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3)针对湖南省工业和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围绕信息存储存算一体、大数据处理、功率器件、新型显示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4)围绕广东省电子影像、机器人电子器件、毫米波芯片、新一代网络通信、智能感知等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5)立足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技术发展特色与迫切需求,围绕全天候环境感知、卫星信号监测、民族建筑景观图像智能融合、光纤脑机接口、农业智能装备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6)聚焦海南省特色产业重大需求,围绕港口可信供应链、热带作物育种智能计算、多模态医学数据分析、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7)立足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需求,围绕通信网络、芯片、大数据、智能导航、自主机器人等领域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8)立足四川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围绕复杂电磁空间构建、智能化可穿戴设备、医学成像与识别、高铁宽带通信、加速度传感器、政务大数据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9)立足贵州省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的需求,围绕天文大数据、公共大数据、农业大数据处理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0)针对云南省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产业安全合作上的需求,围绕大数据智能化、电力交易大数据感知与推理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7.人口与健康领域

1)立足河北省医药发展需求,围绕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立足山西省医药健康发展需求,围绕骨关节炎、神经管畸形、食管癌等多发疾病以及中药活性物质评价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3)立足辽宁省医药发展需求,围绕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和生物碱类药物制备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4)立足吉林省医疗健康产业需求,围绕医工结合新材料、长白山道地药材、内窥镜手术应用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5)立足黑龙江省医药健康发展需求,围绕寒地慢性病和重大疾病,以及特色中医药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6)立足上海市临床医学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需求,针对疾病发生与演变、新型诊疗方法、创新药物、传染病防控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7)立足浙江省高发重大疾病以及医药领域的需求,围绕疾病发病机理、诊疗方法、新药研究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8)立足安徽省医药健康需求,围绕神经退行性疾病、网络成瘾性疾病、肿瘤、中医药应用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9)立足福建省医药领域发展需求,围绕闽台地区高发肿瘤、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公共卫生、中医药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0)立足山东省生物医药发展需求,围绕人口老龄化、恶性肿瘤及代谢相关疾病、中医药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1)立足河南省生物医药发展需求,围绕疾病模型、发病机制、创新药物、精准治疗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2)立足湖北省医药发展需求,围绕影像诊断、骨发育与修复、病毒感染、新药研发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3)立足湖南省医药发展需求,围绕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生殖及精神疾病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4)立足广东省医药发展需求,围绕高发肿瘤、免疫性疾病、特色中医防治、创新药物研究、精准诊疗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5)立足广西壮族自治区医药发展需求,围绕特色中药研发、地中海贫血、儿童精神障碍和病毒性重大传染病诊疗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6)立足海南省医药健康需求,围绕肿瘤、抑郁障碍、特色真菌、海洋核污染对健康影响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7)立足重庆市医药健康需求,围绕肿瘤精准诊治、传染病防治、器官损伤与修复、生殖与发育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8)立足四川省医药健康发展需求,围绕地方病防治、特色中医药资源、常见病发病机制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19)立足贵州省卫生健康发展需求,围绕地方遗传疾病、特色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0)立足云南省医药健康发展需求,围绕感染性疾病、肿瘤、特色植物天然产物、民族药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1)立足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发展需求,围绕高原习服、高原性疾病、藏医药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2)立足甘肃省特色传统医药发展需求,围绕特色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和物质基础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3)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发疾病防治需求,围绕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药物靶点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八)联系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与政策局联系人:李志兰 刘权

电话:010-6232989762326872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石金磊 朱书博

电话:0311-8581822585815545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赵远亮 呼都特

电话:0471-6328714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张永洪 孙晓辉

电话:0431-8897101788950386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联系人:李力雄 宋扬

电话:021-2311250323112516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王积成 孙斌

电话:0551-6265962564696835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张骏 王钟伟

电话:0531-5175110551751101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畅晓冰 张强

电话:0351-40499204084395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郭丹 张在群

电话:024-2398342123983419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许崇春 王福成

电话:0451-82624361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钱吴 徐敏

电话:0571-8821260388212789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黄初升 张依惠

电话:0591-8788242587882899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秦颖男 杨梦琳

电话:0371-6590867265816266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刘利华 王锦举

电话:027-8713580987135791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马建强 夏奇峰

电话:020-8316388583163818

海南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东方 徐家迅

电话:0898-6522016565303831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成瑶 杨光连

电话:028-8667192586662826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任宏程 何胜军

电话:0871-6316318763140941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陈录元 郭涛

电话:0931-88280528735067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朱金传 杨国荣

电 话: 0951-5032628,5032168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周玉林 周娉

电话:0731-8898870188988757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陆曦 朱伟经

电话:0771-26187952615098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联系人:陈恒 冯光鑫

电话:023-6760599767600060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梁宇 徐国敏

电话:0851-8581457485843882

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联系人:曾远东李鑫

电话:0891-68270356816848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联系人:杨军 王荔华

电话:0971-82998078234543

二、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申请注意事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和集聚全国的优势科研力量,围绕产业发展中的紧迫需求,聚焦关键技术领域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促进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的融合,推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2023年度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以重点支持项目或集成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资助期限均为4年。其中重点支持项目的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集成项目的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详见本《指南》相关内容。

(一)申请人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二)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企业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

(三)本联合基金面向全国,公平竞争。励申请人与联合资助方下属研发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对于合作研究项目,应当在申请书中明确合作各方的合作内容、主要分工等集成项目合作研究单位的数量不得超过4个,重点支持项目合作研究单位的数量不得超过2个。

(四)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联合基金项目,亚类说明选择集成项目重点支持项目附注说明选择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申请代码1”应按照本联合基金项目指南要求选择,申请代码2”根据项目研究领域自主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领域信息根据项目研究领域选择相应的领域名称,如石油化工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根据项目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方向名称,如“1.电子级液体橡胶关键制备技术

(五)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联合基金项目相关的国家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六)资助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发表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软件、专利、获奖及成果报道等,应当注明得到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资助和项目批准号或作有关说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广核、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航天、中国电科、中国移动、通用集团、雅袭江水电、中煤集团12企业共同促进项目数据共享和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七)指南方向

1.石油化工领域

1)集成项目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2)重点支持项目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2.核能与核技术领域

1)重点支持项目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3.新型电力系统领域

1)集成项目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重点支持项目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4.航天领域

1)集成项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重点支持项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5.人工智能领域

1)重点支持项目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6.电子信息领域

1)重点支持项目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7.先进制造领域

1)集成项目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2)重点支持项目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8.清洁能源领域

1)重点支持项目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9.煤炭领域

1)重点支持项目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八)联系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与政策局联系人:李志兰 刘权

电话:010-623298976232687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联系人:祝庆敏 林源

电话:010-5996882759968819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

联系人:丁亮 孙茂华

电话:010-8452742584522014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联系人:周翔严胜

电话:010-665978596659859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联系人:穆京京 李志平电话:010-68370722687675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技术部联系人:常婧云 杜倩电话:010-52686688-2335.

52686688-1321

雅袭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联系人:杜成波 周永

电话:028-829070088290759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联系人:欧阳毅磊 王雪松

电话:010-5998345759986090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数字化部联系人:曾刚王文奋电话:0755-886186098443132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创新管理部联系人:谢明磊 鲁跃峰

电话:020-366216103662162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质量部联系人:吴云鹏 陈亚菲电话:010-6820718468207364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创新部

联系人:刘春雨 韩健

电话:010-6334948063348215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科创部联系人:王书文 金峰电话:010-8225654182256219

三、NSAF联合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共同设立的NSAF联合基金,旨在吸引和调动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优秀团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前瞻性研究,促进开放和交流,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NSAF联合基金2023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重点支持项目中心项目三类项目。培育项目旨在扩大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承建的国家大科学装置的开放共享,促进交流合作;重点支持项目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关领域关键瓶颈问题,面向未来潜在应用学科交叉创新,开展前瞻性、颠覆性基础科学研究;中心项目主要对部分重要基础研究领域予以稳定资助。培育项目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5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重点支持项目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为3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中心项目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为16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2年。

联系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联系人:李会红 孙世峰

电话:010-623250696232508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研技术部联系人:刘冬燕 段文涛

电话:0816-24887282489709

四、叶企孙科学基金

“叶企孙”科学基金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和调动社会科技资源,围绕工业科技发展需求,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研究,促进现代工程技术与基础科学融通发展,解决“从01”的基础科学问题,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2023年度叶企孙科学基金以重点支持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资助期限为4年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

联系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与政策局联系人:李志兰 刘权

电话:010-6232989762326872

“叶企孙”科学基金办公室联系人:

李春华、马祥涛、沈震夏

电话:010-885291388852902288529076

五、民航联合研究基金

民航联合研究基金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同设立。本联合基金面向全国,旨在更多地吸引全国范围内的科学技术人员参与以我国民航事业可持续发展为背景的基础研究,培养一批高水平行业科技人才,提升我国民航科技源头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结合,为实现民航事业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跨越做出贡献2023年度民航联合研究基金以重点支持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资助期限为4年,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10万元/项。

联系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

邮编:100085

联系人:张丽佳

电话:010-62329778

中国民用航空局人事科教司

地址:北京东四金沙街155

邮编:100710联系人:许洪

电话:010-64092631

六、气象联合基金

气象联合基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气象局共同设立,旨在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气象科技创新,强化基础研究,着力解决和突破与气象行业核心技术密切相关的重要科学问题,培养优秀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度气象联合基金将围绕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聚焦地球系统数值预报、灾害天气监测预报理论与方法、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技术、大气探测技术与应用、短期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理论与方法等核心领域,以重点支持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资助期限为4年,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

联系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联系人:刘哲

电话:010-62328511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

联系人:杨蕾

电话:010-68406632

七、铁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

铁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司设立,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和调动全社会科研资源,围绕我国高速铁路、高原高寒铁路、重载铁路等建设运营管理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难题和共性问题开展基础研究,以提升我国铁路科技自立自强能力。2023年度铁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以重点支持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资助期限为4年,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

联系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与政策局

联系人:李志兰 刘权

电话:010-6232989762326872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

联系人:曲云腾

电话:010-51847931

八、通用技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通用技术研究院共同设立通用技术基础研究联合基旨在聚焦国家战略发展和科技创新重大需求,吸引和汇聚全国相关研究领域的优秀人金,才,重点解决中国通用技术研究院在服务国家、履行职能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创新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促进相关领域科学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23年度通用技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以重点支持项目和培育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重点支持项目资助期限为4年,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培育项目资助期限为3年,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60万元/项。

联系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与政策局

联系人:李志兰 刘权

电话:010-6232989762326872

中国通用技术研究院基金办公室

联系人:温勇(1~7条指南)

毛晔(8~14条指南)

苏宇新(14~21条指南)

电话:13522690781010-82341361025-83586616

电子邮件:wenyong78@126.com

jerrym810@sina.com

njxxy2022@163.com

九、地质联合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共同设立地质联合基金,旨在紧密结合地质科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全国地质行业相关研究领域优秀人才,围绕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重大资源环境安全保障的基础地质问题和关键技术方法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2023年度地质联合基金以重点支持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资助期限为4年,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

(一)大地构造演化、动力学与古环境

(二)战略性矿产资源成矿成藏作用与机理

(三)人类活动与生态宜居

(四)海洋地质及其资源效应

(五)地质安全评价理论与风险防控

(六)地质调查新方法新技术

联系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与政策局

联系人:李志兰 刘权

电话:010-6232989762326872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

联系人:向君峰 孟恩

电话:010-5858466858584665

十、其他要求

此次联合基金申请其他要求与学校发布的《关于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有关事项的通知》(/info/1207/29851.htm)中的要求一致,学校科技处计划项目科联系方式:88302962likeky@nwu.edu.cn


科技处

2023128


< 上一篇

关于转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2年度“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榜单的通知

关于开展2023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 >